每年8月份第一週(8/1-8/7)為國際母乳週,2025年全球主題為「優先考慮母乳哺育.建立永續支持系統」(Prioritise Breastfeeding-Create sustainable support systems)。
接軌國際 政府持續鼓勵哺育母乳及打造哺乳優質環境
今(113)年國際母乳週主軸「為所有人提供母乳哺育支持(Breastfeeding Support for All)」,期透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幫助母親順利開始和持續哺乳,營造一個溫馨和支持母乳哺育的環境;另關注處於弱勢群體的母親,讓所有人都能夠獲得支持。國民健康署依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純母乳哺育6個月,其後添加適當的副食品,持續哺育母乳至2歲或2歲以上」,透過醫療機構、家庭、社區和職場等場域共同合作,提供產前到產後及持續性哺乳的全面性支持環境。
一、醫療機構(哺乳及餵食指導 幫助媽媽順利哺乳):目前全國共有138家母嬰親善醫療院所 ,不僅可在生產前提供完整母乳哺育資訊,在生產後,醫護人員也能即時提供媽媽正確哺乳及餵食指導,並且在出院之後,提供24小時諮詢電話,隨時解決媽媽們哺乳問題。此外,對於早產兒和病嬰等有特殊需求之嬰兒,全台北中南設有3家母乳庫,當媽媽無法親自哺乳時,只要經醫師開立處方箋提出申請,可提供安全的捐贈乳給予這些特殊需求嬰兒使用。
二、家庭(家人支持 哺乳能持續):研究顯示家人和伴侶的支持,對於增加純母乳哺育及成功持續哺餵母乳至關重要。國民健康署鼓勵家人於孕婦生產前即開始陪同孕婦一起學習相關孕產婦及寶寶照護課程,也發展家人支持系列影片及圖卡,揪全家人齊力支持哺乳。
三、社區(多元管道 安心自在哺乳):各縣市衛生局及醫療院所成立母乳哺育支持團體,提供媽媽哺乳過程中的同理與支持。國民健康署也設置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mammy.hpa.gov.tw)及孕產婦免費關懷專線0800-870-870,提供媽媽和爸爸支持及哺乳與育兒相關問題諮詢。而民國99年已立法通過的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保障媽媽與寶寶於公共場所母乳哺育的權利,任何人不得禁止、驅離或妨礙,讓媽媽與寶寶可以隨時自在哺乳。為方便媽咪哺乳,法規要求一些較大面積的特定公共場所應設置哺集乳室,截至112年底計有2,643處,而自願設置哺集乳室之公共場所有1,365處,總計全台有4,008處。
四、職場(性別工作平等法 職場哺乳有保障):國民健康署與勞動部共同宣導「營造友善職場哺乳環境」,請各職場雇主落實執行《性別工作平等法》及《勞動基準法》規定,讓職場哺乳婦女在規定之休息時間外,給予每日60分鐘哺集乳時間,另勞動部亦提供經費補助企業設置哺集乳室。企業除設置哺集乳室外,也推動母乳哺育相關措施,如遠東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板橋新站分公司在孕期及產後提供母乳哺育諮詢,提升員工哺乳意願及哺乳信心,以提升母乳哺育率;和泰興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媽媽出差去集乳金便利」方案,依據出差天數,提供保存母乳的協助與全額補助,減少哺乳期女性同仁面臨工作與哺餵母乳的衝突,讓媽媽哺乳更有保障。